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迎评促建】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教职工篇

作者:王竹  发布时间:2025-04-30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教督〔20211)和《“十四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总体计划》(教督〔202236号)的要求,学校将于2025年秋季学期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第二种评估。为方便学院师生快速了解和熟悉审核评估的基本内涵,准确理解与掌握审核评估的规范要求,推出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2021-2025年)应知应会-教职工篇。

一、管理人员应知应会

1.职能部门负责人访谈、座谈可能会涉及的问题

(1)本部门工作的基本情况。

(2)本部门工作如何支持、服务本科人才培养。

(3)本部门工作相关数据,尤其是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数据。

(4)研读、解释与审核《自评报告》和教学数据分析报告中相关的数据。

(5)本部门支持本科人才培养的亮点。

(6)本部门在支持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2.学院领导访谈、座谈可能会涉及的问题

(1)掌握本学院基本数据:学生、教师、专业、实验室、课程、基地等。

(2)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过程及实施总体情况,培养目标与学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的关系。

(3)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基本思路、特色亮点、举措、效果。

(4)学院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成绩:学生培养、教学成果、一流专业、一流课程、教改项目等。

(5)学院在校企合作、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双创教育等方面的举措。

(6)本学院经费使用,支持本科教学的经费投入。

(7)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质量监控机制及措施。

(8)学院领导在教学质量保障中开展的工作。

(9)学院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思路与措施。

(10)了解审核评估自评报告和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中相关数据。

3.专业负责人访谈、座谈可能会涉及的问题

(1)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建立与发展、招生人数、第一志愿录取率、毕业率、就业率、起薪、毕业生主要去向、毕业后发展等。

(2)本专业教师结构,学缘结构及教师能力对专业发展的支持度。

(3)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要求,例如学分要求、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培养方案修订过程及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情况。

(4)教师、学生、校友、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培养效果的意见,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所开展的论证活动与修改情况。

(5)本专业学生的学业情况、学生对本专业学习过程的满意情况。

(6)作为专业负责人,对本专业发展的思路、措施和规划。

(7)本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亮点工作与成绩。

(8)本专业教研活动的开展及其他本科教学相关工作。

二、教师应知应会

1.教师需要准备哪些教学资料

上课资料: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设计、教材、教案(备课笔记)、电子课件、参考资料、点名册等。

备查资料:试卷、过程考核材料、毕业设计(论文)、实习实践报告等。

2.教师在评估工作中应该怎么做

(1)了解评估常识和校史校情,充分认识审核评估的重要意义。

(2)参加专家组指定的有关问卷调查和组织召开的座谈会并在各项活动中发扬实事求是和爱校荣校精神。

(3)做好专家随机线上、线下听课准备,特别要加强课堂互动,体现课程思政,展现最佳教学状态。

(4)按照学校教育教学规范要求,严格遵守教学纪律,高质量做好教学工作,不迟到早退,课堂中对学生严格要求,保证课堂秩序。

(5)熟悉所在专业历史沿革、培养方案、考研与就业等基本情况。

(6)参与到专业建设、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修订等工作中,理解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贯彻。

(7)熟知所讲授课程的大纲,特别是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课程思政如何融入,持续改进措施。

(8)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课堂中加强与学生互动,了解学情,能基于课程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体现“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9认真总结本人近年来的教学工作,按时提供有关评估工作所需的教学材料。

3.教师与评估专家接触的场合一般有哪些?

(1)专家到教室/在线听课。与教师的互动、对教师的评价。

(2)专家召开教师座谈会。

(3)个人访谈。专家根据学校提供的教师名单,随机抽取教师进行一对一或集体访谈。

(4)校园公共场合与评估专家路遇。

4. 如何回答专家提问

(1)对专家的问题,应对不慌张,出语慎重,回答问题需结合学校和学院实际,有思想、深度和内涵,对于学校学院的特色、亮点、优势正面客观评价

(2)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介绍教师教学发展、课堂教学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等。

(3)对于不足要从对于不足要从大局出发,建议性意见和加强提高的角度入手,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和发牢骚。